真性情?愣头青?人在职场千万别学朱一暄

如果说要从令人心塞……哦,不,是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第二季里面选一个最有争议的人,除了被淘汰的丁辉,估计就是朱一暄了。

在所有的实习生里面,朱一暄年龄最小、学历也尚浅,98年出生的她还在读大三,性格开朗,有一股元气少女的可爱气质,也有一股少年人该有的朝气,这在说话做事之间尽显。

但是网络上人们对于朱一暄的评价却是两极分化严重,喜欢她的人认为她是真性情,够A够飒,是95后年轻人应该有的风华;但是讨厌她的人却认为她言行让人不适,甜美外表之下掩藏不住的是恶毒心机。

只能说大家都太当真了,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毕竟是一场职场真人秀,既有真人的部分,也有秀的部分。如果只是在职场上架一堆相机,拍出来的东西够“真”,但是看起来难免乏味无趣。只有经过镜头放大,才能达到“秀”的目的。朱一暄展现在荧幕前的形象,在经过镜头放大之后,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一定夸张成分的。

不过这种被放大的问题,对于职场人来说却有很好地警示意义。在日常工作的环境中,没有摄像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盯着我们,也没有后期会刻意放大我们的缺点,更没有无数人把你团团围住把你从上到下、从内到外扒个精光来指指点点,所以即使我们身上有和朱一暄一样的惹人讨厌的毛病,也很难被发现。

这次就借吐槽朱一暄的机会,来看看职场人应该避开的雷。

01

有瑕疵的面试

其实朱一暄在面试部分的表现整体还算不错,虽然年纪小,但是应对的很老道,无论是提问和回答都值得学习。不过唯一的一个槽点的就是当面试结束时她说的那句话:“我们可以吃饭了吗?”这句话把节目里效果直接拉满,看起来几位面试律师也没有因此对她产生什么负面评价。但这只是特例,好孩子千万不要模仿。如果在一般情况下的面试中问出类似这种问题,除了把面试官问得一脸懵逼之外,是不会有额外收获的。

而在面试中,当面试官让你提问的时候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,你可以用来问公司情况,可以用来询问详细的薪资安排,可以问具体的业务内容。总之,应该趁此机会多搜集和工作相关的信息,不要白白浪费机会。

其实朱一暄在前面问到的那个问题就特别好,当时面试律师表示她的年纪还很小,学历什么的也不够看,海投进不了面试很正常,言外之意多少有些“这次面试已经没戏”的意思。在这种情况下,朱一暄问的问题是:“等以后再来君合寻求工作的话,大概是怎样的简历会得到更多的考虑?”

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在表明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渴望,即使明知没戏也要再争取一下;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面试官这里拿到更有针对性的建议,以后梅开二度再来投简历的时候也能增加一些把握会。

02

不佳的第一印象

虽然面试有惊无险,但是朱一暄在第一天进公司时候的表现是一个标准的反面教材,最大的问题是她在自己形象的处理上过于随意,很容易给人——尤其是领导上司——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。

每一个行业在着装要求上都有一定的潜规则存在。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追求的是极客精神,很少会要求员工正装,一个程序员真要彻底放弃格子衫,整日里都是西装革履,那才让人感到奇怪。

但是律师这行不行。虽然没硬性规定说做律师的就不能大金链子小金表、头顶圆寸朋克爆表,但是作为一个工作性质偏严肃的职业,正装才是最合适的。即使是女性,不用穿西装,但也必须保持正式。

而朱一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她身上那些零零碎碎的玩偶,破坏了她身为律师的正式感——即使她只是一名实习生。

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后来新晋的实习生何旻哲身上也发生过一次。何旻哲在刚来的时候穿的是西装,但是脚底下却踩了一双球鞋。

这种搭配你要扔到成都太古里,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,在那条网红街上,什么稀奇古怪的潮流搭配都可以存在。但是作为一名律师来说,这种搭配就很不和谐。当时君合的王钊律师就很直白地指出了这一点,要求何旻哲必须把鞋换掉,否则“看到你一次抽你一次”。作为一个在节目中以长者身份出现的王钊律师,这种话已经算是很严重了。

朱一暄身上的玩偶也是同样的问题,这并不符合她律所实习生的身份。更过分的是,她在开会的时候,领子上还别着一个玩偶,这种行为就更不妥当了。这里有很明显的剧本痕迹,应该是鹅厂有意为之。如果这情况发生在实际工作中,第一次在领导面前开会,敢这么随意的,很容易在第二天由于左脚先迈入公司而被直接开除。

我们之所以一直强调着装、形象,是因为涉及到心理学上“首因效应”的概念。首因效应说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,第一印象虽然并不一定是对的,但是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最深的,而第一印象的好坏会影响到后续的人际关系发展。所以无论是见新领导,还是见新客户,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都非常重要。

03

与人相处缺少分寸感

如果以上所说的都还只能算是一些小毛病,那朱一暄在节目中展现出的最大缺点就是与人相处时没有分寸感,这也是她在网上招骂的主要原因。

朱一暄是个自来熟,但是自来熟得有些过火。

本来自来熟这个词谈不上有多大的贬义,郑仁强老师读过心理学硕士,他告诉我们说,按照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“气质类型”观点来说,自来熟的人多半是多血质类型。这种性格的人爱交际、充满热情,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环境,很快地和人拉近距离,在职场上是有一定优势的。但是自来熟的人缺乏边际意识,很容易越界、过火,让“被自来熟”的人感到不舒服。多数人不是自来熟,他们和人拉近关系靠的是时间,日久才能生情。

最典型的是在第2期,实习生分为两组打辩论,辩论正式开始之前朱一暄和其他实习生斗嘴。瞿泽林表示自己并不在乎细节,朱一暄直接来了句:“老子在乎,我小心眼好吧。”

“老子”这个词儿,可能在一些地区的方言里偏向于无任何褒贬意义的口头禅,但是对于多数地区的人来说,这词儿真的不能随便用。除非你是特指写了五千字《道德经》养活五千年后至少五千名“国学”大师的那位,或者对方跟你熟得到了谁当爸爸谁当儿子都无所谓的时候,否则这个词能够传达出的意思并不友善,比“瞅你咋地”更能吸引火力,你看,就连节目制作方的鹅厂都把字幕替换成了“我在乎”。

我倒是不觉得朱一暄在说这话时有什么恶意,也并非像一些人所说的“恶毒”、“有心机”,其实她就是自来熟得有些过火,换句话说就是情商赶不上智商。她以为自己和其他人已经非常熟悉了,可以开各种玩笑。但实际上他们相识只有几天的功夫,对于一些慢热的人来说,这种玩笑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。

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是小题大做,觉得朱一暄的玩笑可以接受、无关大雅。你看,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。当你为了这件事和我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,就已经证明我说的是对的。每个人对于一件事的看法,对于一句话的感受都是有差异的。你自己的率性而为,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没有分寸。

并不是所有人都学过心理学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换位思考、相互理解。毕竟人与人之间要是能够相互理解,那么艾泽拉斯、召唤师峡谷、王者峡谷这些地方就应该make love not war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永远充斥着无休止的战争。

在职场上相处,需要每一个人都拥有边界意识,想做到这点既难又简单。说它难,是因为这需要我们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。天天喊着减肥、可到头来又把秤压坏的我们都该知道,让自己养成一个良好习惯是多么的难。

说它简单,是因为方法并不复杂。在日剧《3年A班,现在开始,全元人质》里,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做事要‘停,转,啪’。当一个人在作重大判断的时候,要停下来,让脑子转一圈,正确答案就会啪的一声出现。”当你不确定自己的言行是否越界的时候,就先停一下,用大脑控制你的舌头,而不是让舌头代替大脑来思考,换位思考一下,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。

04

写在最后

本文并不是要批判朱一暄,正如我在开始所说的,作为一场真人秀节目,为了必要的戏剧冲突效果,节目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了镜头和后期的放大的,节目里所展现出的朱一暄的缺点同样如此。我们不应该也没必要揪住一个还没毕业的小姑娘不放,这没什么意义。反而我们应该借此机会,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也不枉每周都花两个小时去看这么一场真人秀节目。

——Supervised by 郑仁强老师

真性情?愣头青?人在职场千万别学朱一暄